
开课计划
城市 | 天数 | 价格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北京 | 3 | 8800 | 26-28 |
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第一天 上午
一、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大型项目组合管理的目标
大型项目组合管理的管理方法
大型项目组合管理的总体规划
基于统一愿景的项目组合管理实践
案例:面向领域的大型复杂项目信息化总体规划及其项目组合。
第一天 下午
二、项目来源、论证、立项与启动
第二部分:IT项目的来源、论证、立项与启动过程
IT项目的两类主要来源
产品类项目的论证过程
企业客户类项目的论证过程
项目立项的过程
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开展的典型工作
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影响
实战:两类项目启动类工作的练习
第二天 上午
三、项目规划之范围、进度、成本规划
第三部分:IT项目的核心过程规划--范围、进度、成本计划
规划阶段各知识领域的逻辑关系梳理
项目范围规划
收集需求
定义范围
分解WBS
项目进度规划
分解活动
排列活动顺序
活动资源估算
活动时间估算
乐观速率与悲观速率估算方法介绍
制定进度计划
项目成本规划
项目成本估算
制定项目预算
实战:实际完成完整案例的范围、进度、成本规划练习
第二天 下午
四、项目规划之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规划
第四部分:IT项目的核心过程规划--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计划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制定沟通管理计划与干系人管理计划
可视化沟通方法介绍
团队信息辐射最大化对称方法介绍
项目风险规划
开发迭代周期风险管控介绍
识别风险
风险概率/影响分析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项目采购规划
实战:实际完成完整案例的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规划练习
第三天 上午
五、项目执行阶段的管理与实践
第五部分:IT项目的执行过程
组建项目执行团队
项目任务分工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如何解决IT项目执行中的高效协作问题
如何解决项目中需求变化与版本控制
项目执行中实用的管理经验推荐
在项目管理工具中实时更新项目状态
最佳开发实践经验分享介绍
分布团队管控方法介绍
游戏(ball point)
实战:案例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与挑战,分享实战中的最佳实践经验
六、项目监控阶段的管理与实践
第六部分: IT项目的监控过程
收集项目的绩效数据,为项目做全面“体检”
绩效评审,全面诊断项目的“健康状况”
生成绩效报告
与干系人沟通项目绩效
项目变更控制
变更请求
变更控制流程
变更控制委员会
项目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
发布项目成果
项目验收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项目监控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与挑战,重点探讨变更控制
第三天 下午
七、项目收尾
第七部分:IT项目的收尾过程
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
异常项目的收尾
合同与采购收尾
八、基于项目管理工具的完整项目管理过程实践
第八部分:项目管理过程完整实战
项目管理工具的安装与配置
在项目管理工具中维护项目需求和开发计划
在项目管理工具中进行任务分工和跟踪
在项目管理工具中进行变更控制
5. 在项目管理工具中进行Bug跟踪
授课讲师
商老师
十八年IT职业培训生涯,16000学时授课经历,国内IT培训金牌讲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IT职业培训有深刻的理解。曾参与“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体系设计、课程研发和教师培训,在项目管理、IT服务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际互联设备、数据库、信息安全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担任网络安全规划设计顾问。为国内多个行业进行项目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及数据库课程培训,全国巡讲上百场。授课过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入浅出,讲课诙谐幽默、气氛活跃,深受广大学员好评。
郭老师
中国科技和信息化专家库专家,10年以上软件开发实战与培训经验,iOS、安卓和H5等跨平台多项目开发实战培训专家。擅长技术领域:移动项目开发及项目管理,熟悉IOS APP开发、安卓APP和H5跨平台开发技术,采用SRUM敏捷开发方式进行项目管理。获得的专业认证和资质有:2011年通过了PMP项目管理认证、2013年通过了系统分析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高级资格)、2014年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高级资格),做过二十几个大型项目,项目经理经验特别丰富。培训几百场,获得学员好评。
程老师
中国第一批分析设计师、UML/UP专家、UP统一软件过程资深教练(国内首位软件项目过程教练)、需求专家,国内较早引入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的倡导人之一、国内最早的UP过程推动人之一。擅长企业级应用分析设计与开发;对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有深刻认识,有很好的协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在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方面均有丰富经验。能够结合实际,在复杂的应用环境中能够选择适合需求分析方法定义并改进需求规格说明,降低项目开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